盐湖百事通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,汇集美食文化、体育健康、热点新闻、商旅生涯、投资理财、生活百科、等多方面权威信息
2023-04-03 17:57:01
1984年,贺子珍在上海逝世,上海市委不敢草率决定她的葬礼规格和骨灰安放之处,为此,特意请示了中央办公厅。
中央办公厅一时也难以决断,最后直接上报给了邓小平。
邓小平看到送上来的报告,在悲痛中陷入了回忆,最后,他一锤定音,表示:“我们中央领导人都要给贺子珍同志送花圈,骨灰放一室。”
邓小平口中的一室指的是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存放处,只有为新中国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烈士和中央领导人的骨灰,才能放在那里。
1984年4月25日,贺子珍的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革命公墓举行。
贺子珍的遗体上覆盖着鲜艳的党旗,周围整整齐齐地摆放着邓小平、邓颖超、聂荣臻等中央领导人送来的花圈。
追悼会结束之后,李敏华护送母亲的遗体到了火葬场,泪眼婆娑中,贺子珍的骨灰很快就被送了出来,可是李敏一看骨灰盒里的东西,顿时放声大哭:贺子珍的骨灰里竟有十几个金属片。
李敏终于明白这些年母亲为何总是备受病痛折磨,这些金属片,都是战争带给贺子珍的后遗症。
贺子珍原名桂圆,出生在1909年,她的父亲是一位思想开明的乡绅,几个孩子都早早被送到学堂受教育。
贺子珍从小目睹了军阀恶霸的横行,又受到哥哥贺敏学的影响,十几岁时就不断接受革命新潮思想的洗礼,对革命满怀一腔热情,嫉恶如仇。
不久后,贺子珍就加入共青团,投身革命,与哥哥贺敏学、妹妹贺怡被称为永新三贺。
1926年,贺子珍毕业于永新女子学校,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
在当地,她是一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女将,嫉恶如仇,被称为永新一枝花。
大革命失败后,永新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,贺子珍在当地的名气不小,很快进入了反动派的黑名单,不幸被捕。
后来,王佐、袁文才等人带领部队攻下了永新县城,打开监狱的牢门,才救出了贺子珍一行人。
此时兄妹三人才意识到,单凭一身孤勇是战胜不了敌人的。
1927年,贺子珍兄妹三人一起上了井冈山。秋收起义后,毛泽东也率部上井冈山与王佐、袁文才汇合。
在这里,毛泽东第一次知道了贺子珍。
1927年11月,毛泽东在宁冈的象山庵召开了宁永莲三县联席会议。
贺子珍也参加了,作为会上唯一的女性,她清秀的外貌、干练的气质,格外醒目。
而且,她在会上发表了不少很有见地的想法,毛泽东对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贺子珍和毛泽东开始真正的接触是在1928年。
有一天,袁文才带着贺子珍来到毛主席跟前,向毛主席介绍说:“这是贺子珍同志,是永新的干部。”
当时,井冈山条件十分艰苦,他们看到毛泽东每天从早忙到晚,就派干练的贺子珍来到他身边,帮忙照顾他的生活起居。
毛泽东带着爽朗的笑声,主动和贺子珍握手,说:“很好很好,今后我们共同战斗吧!”
当天,贺子珍发现毛泽东走路有点奇怪,就关切地咨询原因,才知道原来毛泽东由于长途行军,把脚都磨破化脓了。
贺子珍不由分说,开始替毛泽东擦洗换药,这份关心让毛泽东倍感亲切。
之后,贺子珍就留在毛泽东身边,负责机要和宣传工作。
贺子珍工作细心,毛泽东到井冈山下的村子去调查时,贺子珍早就做好准备工作,还陪着他下乡,充当翻译和保卫。
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加,两颗心逐渐靠近,然而两人的理智占据了上风,保持着战友关系。
那时候,毛泽东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杀,和妻子杨开慧失去了联系。
再次得到妻子的消息时,是派去家乡寻找的战士带回来的,杨开慧已被军阀残忍杀害。
毛泽东听闻噩耗,陷入万分悲恸之中。这时,是贺子珍陪着他、安慰他。
有一天,毛泽东忍不住向贺子珍表白:“你是个好姑娘,我喜欢你。”
贺子珍满心欢喜,提出要和他结婚。
可是毛泽东却犹豫了:“我什么都给不了你,我现在没有家,不能这么委屈你。”
贺子珍却不在意那些:“你在哪里家就在哪里。”
毛泽东庆幸自己没看错人,于是两人正式举行了婚礼。
说是婚礼,其实只是一个简单的仪式,只有红四军的20多位官兵在场。
此后的10年时间里,贺子珍和毛泽东艰苦相依、相濡以沫,共同面对革命路上的风风雨雨。
在这十年间,贺子珍不仅仅是毛泽东最亲密的妻子,更是共患难的亲密战友。
成婚后不久,毛泽东与贺子珍一起来到永新开展土改工作。
一天上午,毛泽东和几个农民正在丈量土地,突然接到警卫人员的报告,县里保安队的几十人小分队正冲他们而来。
贺子珍立即从腰间拔出双枪,指挥乡亲们赶快撤回村里,同时让警卫员保护好毛泽东一同撤退。
随着保安队越来越近,甚至能听到他们在喊着“活捉毛泽东”。
几人商量后,迅速撤到了地主贺恩九家。但保安队哪里肯轻易放弃,仍在挨家挨户搜查,眼看很快就到他们躲藏的地方。
情急之下,贺子珍提议,由她和老严将敌人引开,毛泽东一开始不同意这个方案,但在贺子珍的坚持下,老严与毛泽东换了衣服,和贺子珍打开门冲了出去,一个往左,一个往右,引开了敌人。
作为毛泽东的妻子,贺子珍并没有享受过特殊待遇,反而一有危险就冲在前头。
1935年4月23日,贺子珍所在的连队行军到盘县的一个小山村里,突然天上传来轰炸机的声音,保护贺子珍的警卫员赶紧提醒贺子珍隐蔽。
已经隐蔽好的贺子珍,突然发现一个叫钟赤兵的伤员不在隐蔽区。
她不顾自身安危回头寻看,发现他正暴露在敌机的威胁下。
这时,她迅速冲出去,把钟赤兵推倒在担架上,立刻拉着担架向隐蔽处拖去。
可是已经来不及了,敌机发现了两人,一个俯冲下来,机枪在他们身边扑扑做响。
一阵密集的机枪扫射之后,凶狠的敌人又接着向地面扔炸弹,炸弹在地面爆炸的一瞬间,贺子珍扑到钟赤兵身上。
爆炸声过后,只见她用身体护住了战士,自己已经一身血肉模糊,倒在了血泊中,昏迷了过去。
一切发生得太快,反应过来的警卫员迅速跑过来,背起贺子珍就找医生抢救。
医生通过检查发现,贺子珍的身体共中了17块弹片。当时没有麻药,医生和战友狠下心,为她清除弹片。
贺子珍咬紧牙关,再一次痛晕过去。
然而,因为当时条件的限制,医生也只能将体表的弹片用夹子夹出,而深陷身体的弹片则根本没办法取出,这成了战争留给她的一份永久的“纪念”。
贺子珍从昏迷中醒来之后,第一时间关心的还是钟赤兵的安危,然后又叮嘱警卫员不要告诉毛泽东,免得他担心。
警卫员可不敢冒这个险,还是向毛泽东报告了这件事。
果然,毛泽东听说贺子珍受伤了,马上着急地来看她。看着妻子满身的伤,毛泽东抚摸着妻子的头发,哽咽了。
他想把自己的担架和警卫员派给她使用,却被贺子珍拒绝了。在她心里,毛泽东比她更重要。
毛泽东和贺子珍一起走过了十年时间,这十年,是中国革命最艰难的十年,也是毛泽东起起落落的十年。
不管毛泽东遭遇了什么困难,贺子珍都不离不弃,和他共同面对狂风暴雨。
然而,在当时极其艰难的环境中,亲情和革命难以兼顾,贺子珍为了革命工作痛失了一个又一个孩子,自己也遭受着更大的劫难。
自从1928年5月与毛泽东结婚,到1938年抵达苏联,在这段时间之内,贺子珍一共生育了六个孩子。
1929年秋天,贺子珍生下的第一个孩子是一个女孩,毛泽东开心地给孩子取名毛金花。
孩子刚出生不久,龙岩革命开始,因为战事紧急,夫妻俩决定将孩子寄养在龙岩的一个百姓家中。
分别时,贺子珍还轻松地说:“不久后就来接孩子。”
可是残酷的革命斗争往往身不由己,等他们再次回到龙岩时,已经是三年后,贺子珍迫不及待地去找孩子,得到的答复是,孩子已夭折。
贺子珍伤心不已,可革命形势也没时间悲伤,她跟着毛泽东又投入工作中。
1932年11月,贺子珍生下了第二个孩子毛毛,长征前交给了毛泽东的弟弟毛泽覃抚养,这样总放心些,可是后来,毛泽覃不幸牺牲,毛毛去向成谜。
接着,贺子珍又先后为毛泽东生下两个孩子,一个早夭,一个因为环境复杂而没能留在身边,最后无从寻找。
因为革命战争,夫妻俩接连失去孩子,这让贺子珍常常陷入痛苦中。
1936年,第五个孩子李敏出生了,这也是唯一留在两人身边长大的孩子。
1937年11月,贺子珍因为对毛泽东产生误会,不顾毛泽东的挽留,一个人前往苏联治病,来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。
第二年年初,贺子珍的最后一个孩子在苏联出生,取名廖瓦。
满月后,贺子珍把孩子送到婴儿室,自己去大学上课。不幸的是,孩子十个月时,因为肺炎,来不及送到医院就不幸逝世。
而不知情的毛泽东却在此时发来了断绝婚姻关系的电报,这给贺子珍带来双重的打击,她哭干了眼泪。
后来,毛泽东通过朋友了解了贺子珍的情况后,斟酌再三,把4岁的女儿李敏送到贺子珍身边,以抚慰她受伤的心。
谁知后来贺子珍为了保护生病的女儿,激怒了莫斯科当地一位保育院院长。
她趁着贺子珍头痛病发作,污蔑贺子珍神经失常,强行给贺子珍注射超量药剂,造成她整天精神恍惚,然后把她送进了疯人院。
这一关就是4年。
幸亏到苏联的王稼祥得知消息报告给了中央,毛泽东立即下达了营救指令,并且向苏联有关方面施压。
1947年,带着满身伤痛的贺子珍和女儿李敏,终于被护送回国。
可是毛泽东已经再婚,她无法回到北京。
新中国成立后,贺子珍来到上海,住进了上海湖南路262号,此后,她的后半生都独自在这里度过。
由于贺子珍体内残存的弹片已经和她的身体长在一起,疼痛常常折磨她,冷清的生活让她非常期待家人的陪伴,更期待见到毛泽东。
幸亏毛泽东依然体恤她,让女儿李敏频繁往返于北京和上海,为两人的沟通搭建桥梁,给贺子珍晚年孤寂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慰藉。
1976年,毛泽东弥留之际,对陪在身边的李敏艰难地举起手在空中画了一个圈,他放心不下贺子珍,因为贺子珍小名就是桂圆。
贺子珍知道后,痛哭不已。
1979年,毛泽东逝世三年后,贺子珍来到北京毛主席纪念堂。出发前,李敏就劝母亲:“妈妈,您进去后千万不要哭出声来。”
贺子珍带上精心准备的花圈,强做镇定地答应了。
然而在看到毛泽东安静躺着的一瞬间,她再也控制不住,泪水夺眶而出,却只能强忍着不发出声音。
分别数十年,再见时已是天人永隔,和毛主席像合影之后,她依然久久地站着,不肯离去。
1984年4月19日,贺子珍因病在上海逝世。
因为贺子珍的身份特殊,上海市委一时不知按何规格处理后事。邓小平得知后,当即拍板,于是出现了开头一幕。
邓小平代表党中央做下的决定,充分肯定了贺子珍为革命奉献的精神。
4月25日下午,贺子珍的遗体完成火化后,在贺敏学、李敏、孔令华以及后代们的护送下,一架专机将她的骨灰运送到北京,最终安放到八宝山革命公墓内。
死后的贺子珍回到了她日思夜想的北京,这个坚强的共产主义革命者的英魂终于得以安息。
革命年代中,有无数个跟贺子珍一样的巾帼英雄不顾弱小之躯,投身革命。
她们也是别人家的女儿,别人家的妻子,别人家的母亲,同样渴望亲情爱情,但是为了新中国,她们义无反顾地弃小家为大家,流血牺牲。
我们永远怀念她们!
参考资料:
中国共产党新闻网《贺子珍与她的儿女们》
《毛泽东传》
《1984年贺子珍去世,上海市委请示葬礼的规格,邓小平一锤定音》
作者:轻尘饮雪
编辑:剩草